“红色村”柑村的革命史让到场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深受教育。记者 黎雄 摄
收获的化橘红 记者 黎雄 摄
化州市是广东西部地区唯一一个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化州一度成为中共南路组织的工作中心、交通中心、暴动中心。近年来,该市坚持把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和铸魂工程来抓,使红色文化转化为时代精神,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深挖红色资源 激发传承活力
化州市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丰厚。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活动有10多万人,占当时化州总人口四分之一;有革命烈士667人,占茂名地区烈士总数70%。其中笪桥镇柑村是著名革命老区,有省政府批复、民政部备案的革命烈士26人,叶宗玙、叶车养、叶致英3人被列入《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
该市印发《化州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抢救一批、保护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做到应保尽保、能保尽保,全市173个革命遗址,全部采取保护措施,立碑保护60个,建成革命历史陈列馆(室)16个;编印《化州红色革命故事集》,开设红色课堂,组织市党政班子成员、党史办深入基层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党课;全力抓好“红色村”柑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已建成革命烈士陵园、南路革命化州纪念馆、南路革命纪念园、党群服务中心、革命遗址橘山小学等,市委党校柑村分校、红色廉政教育基地等项目已完成前期评估、选址、规划设计等工作,红色资源得到充分挖掘保护利用。
坚持红色引领 夯实党建根基
化州市坚持红色党建引领,以省定“红色村”柑村为示范点,全市367个村级党组织同步推进。全面落实“三个第一”学习教育制度,从严规范落实“三会一课”,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程序”,从严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依托23个镇级党校和367个村级分校,抓实党员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实施党员联系户和农村共产党员家庭挂牌活动,开展“千人评干部”“千人评书记、镇长”活动,评选“敢闯实干百名先锋代表”,推动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推行村级组织向党组织报告、星级党组织评定挂牌工作,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使村级党组织真正“强”起来。
传承红色基因 助推乡村振兴
为帮助革命老区摆脱经济落后局面,化州市把延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作为干好各项工作的力量之源,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与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两融合、两促进,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划建设万亩田园、万亩茶园、万亩果蔬“三大”产业片区,积极打造化橘红、罗非鱼、蚕桑等“十大”农业产业带;按照“清垃圾山、清垃圾河、铲垃圾池、建垃圾屋、聘保洁员”工作思路,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处理难问题,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推行“党工+义工+社工”三工模式,党员冲锋在前、义工和社工共同参与,39条省定贫困村基本实现“三个全覆盖”,全市334条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71%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大力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今年来,化州市以及周边区(市)等各级党组织到柑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累计300多批次,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坚决调整撤换“四不”党组织书记,全覆盖建设党建指导站,压实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责任,规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设立乡村振兴指导中心,推进“金种子”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人才驿站建设,充实乡村振兴力量。
来源:茂名晚报
作者:通讯员 黎贵 记者 池榕
编辑:杨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