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明创建

实施乡风文明提升行动 丨移风易俗促文明 乡村发展增动力

  时间:2024-04-11 16:40:11

解锁“年例”新习俗,轻宴席重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尚;喜事新办来种树,破除农村喜事大操大办;“积分本”与“经济账”挂钩,移风易俗拿出新招式;举办“睇非遗 过大年”、“墟BA”篮球联赛、村晚等特色乡村文化活动,大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年来,茂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涌现新故事,乡风文明呈现新气象。


图片

4月11日南方日报《共同富裕的柏桥实践——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一周年特别报道》10版。


图片

茂名市开展“文明实践进墟街 文化赋能‘百千万’”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活动。


“钱赚得再多,不讲精神文明不行,我们的乡风民俗要文明。”谆谆教诲,言犹在耳。茂名牢记殷殷嘱托,深入实施乡风文明提升行动,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着力破解农村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化供给、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堵点痛点,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致力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以文明乡风滋养百姓心田。设新农村 培育新文化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谱新


围绕“百千万工程”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村庄清洁行动、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结合文明村镇创建工作,重点规划打造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等41条富有本土特色、独具一格的五大行动样板村,一批村镇因此而蝶变。

持续推进农房风貌提升。茂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引导村民使用农房设计通用图集,以点带面不断刷新农房“颜值”,让乡村风貌更具整体性、协调性和特色性。2023年全市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26978户。

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茂名市美丽宜居村达标率72.43%,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保洁覆盖率100%,建成乡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四小园”13万多个。

打造“15分钟乡村文化服务圈”。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根据群众需求合理布局分馆或服务点。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新型乡村文化空间,将“文化角”“文化驿站”“书舍”“非遗传承中心”等新型乡村文化空间纳入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实现理论宣讲、图书阅读、艺术展览、公益电影放映等多重功能。

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去年以来,茂名文化文艺精彩纷呈。粤剧电影《谯国夫人》荣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电视剧《谯国夫人》在央视热播。持续开展“魅力茂名·好心戏台”群众大舞台活动、“唱响茂名”百姓大舞台巡演、“红荔飘香”精品文艺等特色群众文化品牌活动。2024年春节期间,举办非遗墟市等系列非遗文化活动,参与活动人数达120多万人次。

文明风尚活动如火如荼。去年来,茂名农村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光盘行动、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文明风尚活动2.4多万场次,引导群众养成文明习惯。

大力宣传选树农村先进典型。茂名召开身边好人工作推进会,加大对农村先进典型的挖掘、推荐、选树、宣传力度。2023年来,全市各地评选出一批“好媳妇”“好邻居”“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  

创新发展模式 提升服务水平 文明实践赋能乡村振

在茂名,每月第三周星期五是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这天,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到油城墟、高凉墟、窦州里等墟街开展“文明实践进墟街 文化赋能‘百千万’”品牌活动,墟街文化十分活跃。

这背后,是茂名组织88个各级文明单位与120个重点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推动资源下沉、补强基层的成果。以集中活动日为契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群众“所需”和志愿服务队伍“所能”结合起来,实现由“分散找群众”到“集中服务群众”的转变,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成为赋能“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的新途径。

 涵养文明新风,茂名大力推广文明实践“积分超市”。采用“以劳积分,以分换物”形式,鼓励基层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孝老敬亲、争做好人好事等文明实践活动。

 服务“触角”的延伸,让文明在乡村生根。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对接群众需求,打造了高州“码上学习”、信宜“红话筒”、化州“一元饭堂”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依托公共服务设施、红色革命遗址等具有服务功能的资源延伸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02个。

 去年以来,茂名深入开展“五个微”为民办实事活动,共开展“微讲堂”6600多场、建设“微公园”20个、完成“微心愿”1411个、开展“微服务”2100多场次、“微改造”老旧小区978个,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去年6月,茂名化州市成立县级、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化州市、南盛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分别筹集资金167.6万元和30万元,开启了茂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新模式、新路径、新探索。

 茂名号召机关党员干部、退休老干部、学生家长、退役军人、“好心管家”等13类群体加入村居社区志愿服务,为村居社区培育孵化一支“带不走”的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在茂名出现聚变效应。茂名已有126万名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1/5;超8000个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 

 弘扬优良习俗 加强刚性约束 乡风民俗更文

在茂名广阔乡村,有着不少优良习俗,有的还曾出圈走红。高州某地办喜事“不收礼金只留红包一角”就曾登上热搜。面对全国网友的好奇,当地人却说,这种特别的随礼形式在当地并不少见。

好的乡风民俗要大力传承弘扬。一年来,茂名通过大力宣传、规范引导,推动这些优良习俗得到更多的群众认同和践行,逐渐成为茂名更多地区的文明新风尚。

轻宴席重文化办年例就是一例证。作为茂名流传久远的民俗,今年的年例却悄然改变:有的结合年例节庆,把绿美生态建设融入传统风俗、融入百姓生活;有的推动“睇年例”与非遗保护传承相结合,推动年例由“比饭桌”向“比文化”转变;有的从发动乡贤捐资办年例转变为捐资助教助学,推动形成以学为荣、崇文厚德的浓厚氛围。

对于文明陋习,茂名坚持问题导向,落细落实针对性政策举措,遏制陈规陋习蔓延势头。深入实施《茂名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1907个村(社区)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方面增加更详细的条款,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目前,茂名市112个镇(街)、1628个行政村均成立红白理事会,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对群众反映的铺张浪费、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问题及时进行规劝、整治。

在茂名各乡村,老百姓的大事小事经常会放到“法治民主议事厅”里商议。小小的“法治民主议事厅”,“商”出了新风新貌,也“议”出了富民强村。

茂名一手倡导婚事新办,一手倡树殡葬新风。“520·我爱荔”集体婚礼、集体颁证仪式,正成为婚俗改革茂名特色活动。生态公益花坛葬活动以及公益性骨灰海葬、树葬等活动,有效推进殡葬改革,树立文明殡葬新风尚。

在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文明“积分本”还与“经济账”挂钩,从年度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40%作为村集体公益金,将村民日常遵守村规民约、落实移风易俗的情况与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机制相挂钩



图片

高州市东岸镇旺村坡村积分超市里,村民在展示“积分存折”。黄楚凡 摄

 共富样本


    红白事红包撕角返还成文明新风

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87%的面积都种植荔枝,是名副其实的荔枝之乡,家家户户都靠荔枝种植过上了殷实的日子。但到过柏桥吃喜酒的人都留下印象:当地办喜事不收礼,办席从简。亲戚朋友登门递上贺喜礼金时,主家往往将红包轻轻撕掉一角便递了回去:“心领了,心领了!”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一年来,茂名市对于本地的良好习俗,加以大力宣传、规范引导、刚性约束,带动广大农村破陋习、固新风。如今,勤俭节约观念、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新风尚在柏桥村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柏桥村坚持破除酒席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不正之风,定下了“控规模、定餐标、剩打包”的原则,将办席与浪费“解绑”,由村中红白理事会监督教育村民们落实宴席简办的理念,减少邀约对象的人数和范围,严格按实际报名人数确定酒席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村中红白理事会指导酒席承包商,制定以食材新鲜、讲究原汁原味的茂名特色“高凉菜”为主的办席菜单,合理制定菜品数量,提供600—800元一桌的菜单供主人家选择,让宾客品尝当地特色佳肴又不铺张浪费。宴席上倡导践行光盘行动,宾客对吃不完的菜进行打包带回家,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柏桥村委会邀请村中威望高的老党员、老干部、杰出乡贤等加入红白理事会,切实维护《村规民约》,实现乡风治理有人带、有人抓、有人管。
随着荔枝产业发展,柏桥村民尝到了勤劳致富、知识致富的甜头,村中自发兴起了一股“知识换彩礼,家风作嫁妆”的婚嫁新风潮。现在,当地村民谈婚论嫁时,男方家庭掌握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互联网销售经验等成为抢手“香饽饽”,该村最近几年迎娶的新媳妇,大多是通过“知识换彩礼”的方式喜结良缘。
柏桥村还结合推动“有喜事来种树”文明风尚,积极引导新婚家庭把“零彩礼”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捐植“吾爱荔”白糖罂荔枝树、捐建文化礼堂、捐赠路灯等方面。
这些带着浓浓情意的果树或基建设施,不仅有力促进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还成为了组建和美新家庭时的鲜活见证,为维持婚后甜蜜生活、化解家庭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谐打下基础。

图片

茂名化州年轻人为庆祝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相约植树。茂名市文明办供图

    化州以树寄情引领文明新风建设


 为破除农村喜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等陈规陋习,化州市积极策划“有喜事来种树”“我为家乡种棵树”“年例来种树”等活动,号召单位、家庭及个人适逢喜事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植绿造绿,通过种植“幸福树”“长寿树”“健康树”“成才树”等,以树寄情,引领文明新风建设。

新安镇山坡地多,仅新塘村就有5000多亩山地。以前,新安镇为了发展经济,大力发展速长桉。如今,这里实行“退桉种果”,沿着新塘村4公里的“百果飘香”乡村风貌示范带前行,亮丽的柏油乡道宛如玉带连接各条自然村,道路一侧还设有彩色人行道,两旁绿树红花点缀其间。小桥、流水、楼房、荷塘相映,无边田野与茂盛果树相衬,处处尽显乡村魅力。

“新塘村的变化得益于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新安镇新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子玲说,关键是坚持党建引领,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一方面设立“积分超市”调动了村民参与,另一方面组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小分队,广泛发动喜事新办,引导有嫁娶、生日、进宅、升学、开业等喜事的家庭到指定植树点种树,让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记录和见证村民好事连连、幸福代代相传的美好场景。

过去一年来,化州市开展“有喜事来种树”“我为家乡种棵树”等主题植树130多场次,义务植树尽责率超95%,新增绿化面积4.6万亩。化州也是粤西地区唯一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的县(区),去年还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

化州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化州注重聚焦风貌提升,促进移风易俗走深走实。坚持将植树绿化与人居环境整治、撂荒地整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四旁”“五边”引入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树、岭南乡土特色的树,打造“树种丰富、季相明显、色彩斑斓”的生态廊道、绿道、碧道、古驿道,目前植树约37万株,连片种植超400平方米林木的土地6.14万平方米,连片种植苗圃1.26万平方米,把移风易俗“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绿一公里”。

作为“中国化橘红之乡”,化橘红是化州人的“摇钱树”。化州探索“庭院+绿化”为主的庭院绿植经济模式,把村庄的“零散地”建成“增收园”。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廖志略表示,将积极探索“两山”实践化州模式,写好化橘红“土特产”文章,在绿水青山间种出“摇钱树”,结出“致富果”,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深化移风易俗。2023年,化州市新安镇《喜事新办来种树 移风易俗见实效》、化州市南盛街道谢村《书香飘到我门前》移风易俗特色做法入选中国文明网“文明村镇创建巡礼移风易俗主题宣传”典型案例


    ◎选树先进典型。2023年推荐入选中国好人1名,广东好人5名。评选茂名好人30名、茂名市文明家庭18户


    ◎典型县镇村建设。2023年茂名共有2个县、7个镇和59个村入选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县镇村名单,数量居全省前列


    ◎法治民主议事厅建设。2023年茂名市已在1907个村(居)建成法治民主议事厅,覆盖率达100%,全市累计利用法治民主议事厅议事决策事项近5000件


    ◎发展志愿队伍。2023年全市新增志愿者超13万名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刘栋铭 

通讯员:赖振杰  廖伟 林宏盛      

编辑:唐   珲

初审:柯柱基

终审:梁   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