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明创建

学习丨《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㉙

  时间:2023-12-13 16:57:23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640 (90).jpg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生全面、深刻、根本性的变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党、国家、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习近平同志围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述摘编》分10个专题,共计512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7日至2022年6月8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演讲、谈话、贺信、指示、批示等240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文明茂名继续与您一起学习

八、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54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和传承下来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方面,随着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要创造更为先进的文化。另一方面,在历史进程中凝聚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决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成落后的东西。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7日-11日)


35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013年3月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05-406页


356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我们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在孔子研究院同专家学者代表座谈时的讲话要点》(2013年11月26日)


357


要结合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和传播,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在孔子研究院同专家学者代表座谈时的讲话要点》(2013年11月26日)


358


站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64页


359


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0日)


八、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60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4-55页


36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也受到国际社会推崇和称赞。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现在,国际上出现“中华文化热”、“孔子热”,很多人都在探讨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这也表明了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5页


362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去年到山东考察调研,去了曲阜,在那儿我说过,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就是说,我们既不要片面地讲厚古薄今,又不要片面地讲厚今薄古,而是要本着科学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5-56页


363


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6页


36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7页


365


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在北京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4年2月25日、26日),《人民日报》2014年2月27日


来源:《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编辑:唐   珲

初审:刁爱惠

终审:梁   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