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宜市北界镇塘村旺榄根村一幢小楼中,挂着60多幅制作精美的摄影作品和书法作品,俨然是一间“乡村艺术馆”。
日前记者跟随几位文人墨客慕名到访一睹其风采。
玩摄影已35年
小楼位于省道边,主人是我市知名摄影家潘秉修。前天下午,记者来到潘秉修家中小楼,只见小楼占地面积约几十平方米,从外面看没什么特别之处。走进去,却发现是幢设计造型别致大方、时尚新潮的村居小楼。
一楼大厅摆着一块硕大的原木大茶台格外显眼。厅中四面墙上挂满书画作品,台面、地板上也堆放着一大叠尚未装裱的书法作品。初入潘家,满室书香墨味就扑面而来。潘秉修说这一到三楼的厅中挂着有60多幅摄影作品,四楼厅房则是书法作品及藏书。
据潘秉修介绍,他退休前是一名宣传干部,1987年因工作需要接触摄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踏上摄影艺术之路。至今,潘秉修玩摄影已有35年,拍摄的作品已难以统计。其中入选、获全国性摄影大赛奖项的作品有24幅,入选省级的作品有56幅。在小楼中展出的作品就有部分是获奖作品。
为摄影足迹遍全国
记者随主人登楼逐层参观,从楼梯墙壁到每层客厅的墙上皆是作品,布置错落有致,令人目不暇接。
照片上的内容,除信宜本地外,云南、四川、西藏、新疆、黑龙江等地都有佳作,一幅照片就是一处风情,令人陶醉,如身临其境,震撼心灵。据介绍,怀着对理想的追求,潘秉修的摄影足迹已走遍全国各地。他指着作品《傲骨凌雪》对记者说,这是最“冷”的一张照片,是在黑龙江拍的,当时是零下40多度。
记者逐个欣赏,可谓是一步一风景,一画一故事。潘秉修指着作品《乡桥》说这是他最早的获奖作品,在《南方日报》的农村版刊出过。获过茂名环保杯摄影一等奖。
潘秉修的《永翠炊烟》在“第十届中国(伊春)冬季摄影大赛”,荣获铜奖
在家中展出的摄影作品中,潘秉修摄于黑龙江的《永翠炊烟》获得“第十届中国(伊春)冬季摄影大赛”铜奖。在该次摄影赛中,他还有几幅作品获优秀奖。
听潘秉修娓娓道来,每幅作品背后就有一个故事,也透露出了他对摄影的执着与追求。
家中收藏的获奖证书200多本
四楼是书法室,厅中摆着一张写字台,摆满笔墨纸张。墙上挂的是潘秉修的书法作品或名家朋友的书法作品。
走进书房,一个偌大的书柜墙摆满了藏书。据介绍,潘秉修家的藏书达4000多册。在一个格子中,记者发现有大量的证书。这是他摄影、书法等作品的获奖证书,达200多本。这栋小楼,书香四溢,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有关摄影书法的“乡村艺术馆”。这些证书也是对他在摄影艺术上的肯定。
潘秉修闲暇时经常阅读书籍,为自己“充电”
在潘家,书法作品上有点特别的是一幅《家和万事兴》,是信宜当地五个书法大伽一人一个字组成,落款则是一名中学美术老师,作品共由六人完成。
站在潘家四楼阳台上,放眼远望,河对面是田园阡陌,美丽乡村景色醉人。更远处所见群山便是两广交界山。此山风景曾闻名粤西大地,是信宜旧八景之“赵山耸翠”。潘秉修去年8月创作的《仙境家园(塘村)》就是以此为景,拍出了家乡仙境云雾的景像。
为乡村建设出一份力
潘秉修家门口有条河,河对面有一大片平坦的农田,村中人需过河去耕作。为方便村民过河耕作,发展乡村,潘秉修用自己绵薄之力,融入家乡发展大局,从自己多年的积蓄里拿出近20万元,在自家门前的河流上拦河筑坝蓄水护堤,建设一座由一排水泥墩组成的水面桥,方便两岸村民往来和耕作。潘秉修还在公路边竖立一座村标石雕,红色竖排的三个石刻大字“旺榄根”非常醒目。
在旺榄根村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中,潘秉修的这些摄影作品,可为该村增添异彩!
来源:茂名晚报
作者:文/李光耀 通讯员林展 李皑 图/甘杨松
编辑:刁爱惠
初审:林奕余
终审:梁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