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迎着朝阳在广场里晨跑;暮色渐浓,携家人漫步公园,欣赏美轮美奂的灯光秀。今日的茂名,天蓝、水清、地绿、路畅、城靓,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放眼城区,繁花似锦,绿意醉人;步入乡村,巷道整洁,环境优美。
2017年9月,茂名正式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承载着800多万群众的期盼和福祉,三年多来,茂名砥砺前行,坚持人民至上、顺应民之所盼、对标人民满意,投入60多亿资金,以“好心茂名”文化引领创建,强力推进“三整治二提升”、“八大提升”、“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茂名”等创建行动,下足“绣花”功夫,紧跟城市“北优、中联、南拓、东进”的向东向南靠海发展步伐,做到城市建设到哪里、文明创建覆盖到哪里。
城市环境更整洁、市民生活更舒适、公共秩序更优良、社会风气更清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令这座好心之城悄然蝶变。近三年,茂名在全省文明城市测评中,2018年度在同一序列城市(竞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省文明城市)中排名第二、2019年度在同一序列城市排名第一,2020年度继续位列第一,三年测评总成绩排名第一,作为全省唯一新增地级市被推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日前,中央文明办确定茂名市为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并且是本届广东省唯一新增地级市。
真抓实干 彰显创建坚定决心
茂名的巨大变化,源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坚定决心。茂名根据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注重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使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成立高规格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茂名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副书记、有关市委常委和副市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书记、市长亲自一线推动工作,定期到一线调研、督导、推进,坚持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
建立“网格化”包联帮扶工作机制。将市区街道、社区划分网格,建立市级领导、市直部门、区级领导、区直部门及镇街干部包联帮扶制度,做到“定格、定人、定责”,负责对网格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全面督促、检查、指导,一包到底。
建立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茂名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评价办法》,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纳入我市市级机关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与各单位绩效考核成绩和评选文明单位挂钩。
建立督导工作机制。市委办、市人大办、市府办、市政协办、市创文办等有关单位组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联合督查工作组,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研判制度,切实做到督查全覆盖、创建无死角。同时,畅通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渠道,开设投诉热线,推动监督机制落到实处。
建立专责组工作机制。在创建重要阶段,全市统筹设立市场环境整治组、环境卫生工作组、效能监督组等15个专责工作组,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对各类实地点位进行多轮全覆盖督查指导,大力推动市场周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乡镇脏乱差等老大难问题对标整改、全面提升。
创建惠民 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虽是寒冬,热情未减。茂名蓝、滨海绿依旧是那道不尽的好风光。近年,茂名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满足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着力点,无论是建设志愿服务驿站、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还是清洁家园、整治市场周边和背街小巷,都是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以造福于民、惠及于民的实际行动争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市容市貌变美了。先后对城区老旧小区17个片区进行改造提升,升级改造农贸市场34座,新建及改造公厕125座,建设无障碍设施2600多处,施划摩托车及共享车位12.3万个,小车位4.2万个。建成全长12公里、全国第一条连续贯通老城区的“好心绿道”,公园绿地面积增加约512公顷,做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曾被戏称为“城市伤疤”的露天矿区,通过“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生态修复工程,复绿面积500多公顷,蝶变为生态公园,获批国家矿山公园,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央媒关注。完成529家“散乱污”企业整治,城市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2020年1至9月茂名市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9.6%,全省排名第一,“茂名蓝”成为城市魅力新名片。
公共秩序变顺了。开展“十乱”整治,综合治理市区占道经营、户外广告、门店招牌、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放等乱象。大力开展交通劝导,开展“礼让行人、一盔一带”活动,文明出行蔚然成风。开展市民素质提升攻坚行动,加快出台《茂名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编发市民文明手册11万本,编印《茂名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103万册,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强化日常生活中的市民公约宣传引导,停一停、让一让、笑一笑成为市民新风尚。
公益广告变靓了。利用市区LED电子屏、广场公园、主次干道等载体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全市共制作公益广告宣传栏、宣传牌共20500多块,景观小品3000多处,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文明新风,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形成了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
窗口服务变暖了。全力提升行政服务水平,企业开办平均时间压减至1个工作日,441项民生事项在“粤省事”APP上实现办理“零跑动”。严格窗口人员选用标准,大力倡导窗口工作人员用语文明、礼貌待人、服务规范,强化公共服务场所文明氛围。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软环境,先后吸引了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华侨城南海旅游岛项目等落户茂名。
城市社区创建氛围浓厚,乡村环境整治同样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自然村开展美化家园活动,清除杂草、清理村庄卫生死角,整治交通干道沿线风貌,路边的建筑垃圾清运了,年久失修的沟渠硬化通畅了,破损的乡村路面及时修缮了……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老百姓幸福感油然而生,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热情高涨。
宣传教育 推动社会风尚向上向善
茂名自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努力对市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文明礼让、好心助人之风日益浓厚。
加强疫情防控精神文明教育。设置“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筷公勺”主题公益广告宣传牌1600多块,发布“众志成城守家园,万众一心防疫情”“文明祭扫共战疫情”“防疫有我文明同行——文明旅游”倡议,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初步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志愿服务体系,全市拥有注册志愿者达93.7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队7598个,志愿红袖章、红马甲成为跳跃在大街小巷的动人音符。
“好心茂名”文化深入人心。连续评选四届“好心茂名人”“好心茂名家庭”,成功举办全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茂名)现场交流活动。选树中国好人16名,广东好人43名,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4名,行业最美人物宣传广泛开展。
持续开展“一月一主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践活动。先后在全市大中小学和机动车驾驶员中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百日无违章创文好榜样”“好心在茂名文明迎新春”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家长、司机等重点群体参与文明交通、卫生清洁、文明礼仪等实践活动,带动全社会提高文明素质。
持续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活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设“精神文明创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红黑榜”等专题专栏,定期宣传报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创新开展H5宣传、有奖问答、随手拍、标语征集等网络宣传活动,其中《文明在哪里》H5动画转发量达25万多人次,新媒体每月推送相关信息500多条。
开展“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茂名”教育实践活动。2020年10月16日,市委书记许志晖、市长袁古洁共同发布致全体市民朋友的一封信——《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茂名》,倡议全市人民行动起来,同住一座城市,共爱一个家。微博、微信朋友圈转发量达20多万次,文明有礼、守法重德、温暖有爱刻进了茂名人的灵魂,变成了市民朋友的行动自觉。
全域覆盖 提升基层文明创建水平
高楼干净透亮、街道整洁畅通、河水清澈河岸碧绿、墙绘散发浓浓文化气息……在茂名,这样的美丽乡村不胜枚举。乡镇是文明创建的薄弱环节,我市多年来坚持实行市、区(县级市)、镇(街)、村(居)四级联创,以城带乡,实现文明创建全覆盖。
推进县级市联创。推动高州、信宜、化州全力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高州、信宜通过扎实创建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化州荣获广东省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资格。全市69个乡镇获评县级及以上文明镇,180条省定贫困村达到省级文明村创建标准,全市文明村镇覆盖率达90.14%。
推进乡镇整治工作。引入第三方测评机制,推动乡镇街道垃圾堆积、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公益广告缺失等问题整改,提升乡镇文明程度,让乡镇“脏乱差”变成“洁齐美”。目前获得县级及以上文明镇称号的乡镇有69个,占比达80.2%。
文明实践中心全面覆盖。全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实践所111个,实践站(点)2012个,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4196支,招募志愿者人数26万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8万场次,有效打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传播“最后一公里”。市、区机关单位98%以上在职党员参与了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人均服务时间超过25小时。
铸城市之魂,扬文明之帆。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茂名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公共秩序和谐有序,社区宣传氛围浓厚,文明村居串珠成链,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之花已开遍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
来源:茂名日报
作者:记者 邓海菲 图:丘立贺
编辑:杨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