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明评论

文明锐评(95)|提高文明素养也要刚性约束

  时间:2020-07-12 18:46:17

近日,茂名日报“创文曝光台”曝光一起不文明交通行为,引发市民热议。事件不大,是一辆小汽车在斑马线上不礼让行人被曝光,并且这辆小车的车牌号码也被公开了。有人说,平时虽然知道开车要礼让行人,然而实际操作并不太在意,没想到现在动真格了。还有人认为,这样被处罚,交钱罚款事小,被公开车牌就真的很“丢假”(丢脸)。


从这件不文明交通行为小事引发公众热议,说明了有的人对规则从“知道”到“执行”还有一段“认识距离”,同时也说明一定的外部约束力,对提高公民的文明素养是不可或缺的。人要脸、树要皮,把不文明行为“暴晒”于阳光之下,“丢假”还要受罚,那谁还会与文明、与规则作对呢?


一直以来,我们在矫正不文明行为方面可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只强调教育、劝说,期待可以唤醒民众的文明意识。可这么多年下来,尽管作出了很大努力,不文明行为现象依然不少,何故?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说,明知故犯是一种常态,不文明行为虽知不应该,但还是我行我素。不文明行为害己害人,不仅有损个人形象,也让社会蒙羞,严重的还影响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对于这种“屡教不改”之人,如何才能让他们也长长记性呢?


提高市民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正全面深入推进,社会风气不断好转,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行为准则。但也不否认,行人乱穿马路、车辆乱停乱放、垃圾随手扔,还有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仍然存在,为美丽茂名抹上了不和谐的色调。文明其表,制度其里。文明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规则和制度的支撑。面对种种不文明行为和不文明现象的屡屡发生,我们也需要制度的刚性约束,需要有效的执法。也就是说,规范和治理社会不文明行为,除了依赖于道德教化,舆论监督,还要依法惩处,让不文明者有所敬畏,有所顾忌,才能自我约束,杜绝不文明行为。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为什么有的行人明明看到红灯亮起仍不假思索冲过去?为什么有的人会无视公共场所的禁烟标识,转过身就吞云吐雾?这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违反规则的“代价”不高,有时候还能占到“便宜”。这种苗头不刹住,势必会影响全社会对规则的敬畏。醉驾入刑后喝酒开车者大减,就是一个法规改变了路上的文明、饭桌上的风气的好例子,同时也给我们启示: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是督促人们遵守规则的重要动力,只有提高不守规则的代价,守规则的意识才能入脑入心。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最生动注脚,也是衡量城市进步程度的标尺,创建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的品位再提升过程,也是全体市民整体素质的再塑造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市民的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是文明创建取得实效的体现,也是推动文明创建的强大力量。但是市民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内在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从来就不易,它既需要自律,更需要他律;既需要文明劝导,更需要法律制度的规范。刚性的制度、严格的管理也是一种唤醒,能唤起人们的文明意识,形成人们对文明的敬畏,最终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