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生全面、深刻、根本性的变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党、国家、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习近平同志围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述摘编》分10个专题,共计512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7日至2022年6月8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演讲、谈话、贺信、指示、批示等240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七、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 309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14年9月9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7页 310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14页 311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14页 312 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再多再好的法律,必须转化为人们内心自觉才能真正为人们所遵行。“不知耻者,无所不为。”没有道德滋养,法治文化就缺乏源头活水,法律实施就缺乏坚实社会基础。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15页 313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50页 314 《在二O一五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15年2月17日),《人民日报》2015年2月18日 315 《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2015年6月1日),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03页 316 《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7月6日) 来源:《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编辑:刁爱惠 初审:唐 珲 终审:梁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