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州市沙溪镇玉湖村,有一位坚守基层38年的乡村医生,她坚持“用最少的钱,换最好的疗效”,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从医以来,她每天上班11个小时,只要患者有需要,她便随时出诊。她就是2022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蔡淳铿。
今年已经65岁的蔡医生,在2021年1月被诊断出患结肠癌。病魔缠身的她却仍牵挂着她的病人,即使在医院的病床上也坚持远程为患者看诊。经历3次手术、19次化疗,蔡医生在前期的治疗中,已花费了巨额费用,后续漫长的治疗仍需要高昂的费用,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用最少的钱,换最好的疗效” 1984年,蔡淳铿和丈夫来到潮州市潮安区沙溪镇玉湖村卫生站,成为了当地的村医。这一待,就是38年。从医以来,她不收诊金,只收取基本医药费。她坚持用最少的钱,开最有效用的药。对于普通感冒、咳嗽,直至今日处方药还维持在10元左右。 对于村里的老人或者家庭比较困难的患者,蔡医生都免费问诊拿药。有些患者觉得医药费太少,还要给她多塞钱,她都坚决拒收。“村里的老人偶尔头痛、腰痛,还有慢性病,这些都是小问题。我随手就看了,给他们点药,这都是小事。”蔡淳铿说。 因为收费低廉、疗效显著、医德高尚,蔡医生得到乡亲邻里的交口称赞,越来越多人慕名前来看病。远在市区的林小姐也专门来找蔡医生看病,“蔡医生非常热心,帮我们一家老小解决了不少问题。” 蔡淳铿性格爽朗,排队看病的人再多,她也不会不耐烦。大家都称呼她为“淳铿姐”,甚至许多年轻的小辈也跟着父母这样叫。他们的父母、甚至祖父母都在这里看病,这个称呼也就传承下来了,成为一个特定而亲切的称谓。 有人问她,做村医苦吗?“当然。”蔡淳铿记得无数个深夜里村民上门呼救的急切,记得因为忙碌的工作照顾不了家人的辛酸。但她并不后悔,看到病人在她的医治下渐渐好转,她觉得无论多“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3年,年满55周岁、本可以退休的蔡淳铿再次选择了留岗,只因放不下病人。她每天在卫生站上班超过11个小时,下班回到家还要打理饮食起居。但无论是深夜两三点,还是大年初一,只要患者需要,蔡淳铿都随叫随到。 “如果身体允许,我想一直看诊” 38年来,蔡淳铿每年只给自己放假三天半,从除夕下午到正月初三。只有两次例外:一次是丈夫突发心梗意外病故,悲痛的她不慎摔折了手臂,修养了三个月。 第二次是2021年1月,因疫情防控需要,她连着几个晚上顾不上吃饭,赶着上门给村民测量体温直至深夜。过度的劳累让她的身体累垮了,直到去医院检查时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罹患结肠癌多时,这一次,蔡淳铿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治疗过程。 即使是在去广州治疗的期间,蔡淳铿也始终心系患者,躺在病床上的她仍然会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的方式,远程接受患者的咨询。当时正处于疫情暴发初期,到处“人心惶惶”,蔡淳铿认为这时她更不能临阵退缩。“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怎么能当逃兵?” 2021年12月初,在经历两次手术、十几次化疗,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后,蔡淳铿从广州回到潮州。病情才初愈,她便坚持要回到卫生站上班。 在重回卫生站上班52天后,蔡淳铿再次感到身体不适,只能被迫离开卫生站,再赴广州接受治疗。住院期间她常念叨着:某某患者的药快吃完了、某某的病情还得继续诊断。 从开始治疗以来,蔡淳铿已住院27次,经过了3次手术,19次化疗,花费了近140万元,巨额的医疗费早已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无力承担,而接下来的漫长治疗也意味着更大的开销。 蔡淳铿说:“如果身体允许,我想一直为病人看诊,希望能够早日回到医生的岗位上。”蔡医生医德高尚,视病人如亲人。如今,作为医者的她病魔缠身,急需大家伸出援手。 广东省“关爱好人”基金 一直倡导“德者有得、好人好报” 现开通蔡淳铿专属捐款通道 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 涓涓暖流,温暖人心 我们呼吁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蔡淳铿专属捐款页面 奉献您的一份爱心 帮助“广东好人”蔡淳铿渡过难关
来源:文明广东
编辑:刁爱惠
初审:林奕余 终审:梁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