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众多茂名乡贤情系家乡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
毫不退缩,响应家乡召唤
毅然从外地赶回
不分昼夜穿梭在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中
莫燕增就是其中一位
情系乡梓
化身家乡抗疫的最美逆行者
在顺德经商的茂名人莫燕增,一直关注着家乡疫情的消息,11月4日晚,微信得知家乡疫情紧急,村里正在召集防疫志愿者,他便第一时间打通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村委会主任莫潇的电话:“莫主任,我有志愿工作经验,现在家乡有需要,我申请返乡!”得到同意,莫燕增挂完电话便匆匆踏上返乡之路。
莫燕增的家在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委会福地山村,距离顺德300多公里。当晚,他开车赶回村里已是凌晨一点。敲开村委会主任家的大门时,对方很是吃惊:这么快就回来了。
采访中,莫燕增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村里长大,对村里的情况十分熟悉。此前,他在顺德多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志愿服务实操经验,这次家乡出现疫情,这些经验正好能派上用场。莫燕增说,村里组建志愿服务队伍,自己人熟地熟,又有经验,回来肯定能充实志愿力量。第二天大清早,莫燕增便赶到村委会报到,穿上防护服,立刻投入到村里的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之后他发现,村里紧急组建的这支村民志愿服务队缺乏一定经验,个别队员对防疫工作还存在一些畏惧心理,心里没底。他便一边工作,一边从自己的防疫志愿经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防疫知识,用自己的经历与经验告诉大家“不必对新冠病毒过于恐慌,只要按要求做好日常防护,病毒就并没有那么可怕。”慢慢的,队员和村民们对防疫知识和新冠病毒有了更多更系统的了解,心存疑虑的志愿队员也打消了之前的顾虑。回村之后的五天五夜,莫燕增每天工作都有10小时以上。有时驻守福地山村路口,有时协助卫生院进行涉疫人员转运,有时配合流调工作,有时负责搬运医疗、生活物资……村民说,燕增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干起活来更是个拼命三郎。村民防疫志愿服务队队员莫燕杨告诉记者,村里防疫需要消毒的面积比较大,平时用农村喷洒农药的背壶来装消毒液,40多斤消毒液加上背壶,背着在村里四处喷洒,很沉重,全村一天需要使用20多桶,莫燕增总是抢着干这份又重又累的“苦差事”。
村里紧急组建的这支15人村民志愿服务队,虽有热情但缺乏经验。莫燕增与队里的年轻人都很熟。他经常利用工作间歇,召集大家开小会,把自己积累的志愿服务经验、工作方法分享给大家。他发现个别队员平时工作完消毒不够仔细和规范,就一遍又一遍地强调,手把手地教授,他说“别看消毒只是简单的动作,对保护自己和村民却十分重要。”就这样,志愿服务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专业程度很快有了提高。大家都说,燕增加入进来,志愿服务队更加“像模像样”了。渐渐地,莫燕增也成为了志愿服务队里的主心骨。福地山村有1200多村民,常住村民以中老年人为主。最让莫燕增放心不下的也正是这些村里老人。他说:“村里的老人多,他们大多都不会用智能手机,手机微信通知防疫工作,很多信息是不能及时通知到位的,村里的大喇叭还得喊起来。”他找来大喇叭,和队员们绕着村子转圈圈,不停宣传。他们制定了独居老人名册,每天登门了解情况。对于村里老人,每次上门他都会不断叮嘱,“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消毒、不要聚集......”“在这种特殊时期,我多提醒他们一次,他们的风险就减一分。哪怕他们说我太啰嗦,我也要不停地讲!” 莫燕增笑着告诉记者。为了精准掌握每户村民的真实情况,大家事前分工,分头行动,逐一排查,然后每天定时碰头汇总,做到村里每户村民的情况一个不漏。就这样,谁家缺米少油,谁家需要上门送药,谁家有什么状况,莫燕增心里揣着一本“明白账”,如果有什么情况,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及时协调处理。莫燕增和志愿队的伙伴们就是这样不分昼夜地连轴转,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看着莫燕增这么辛苦,大家都劝他停下来好好休息一会儿,他总是摆摆手:这点累不算什么,一线医务人员比我们更累更辛苦。有人问他,你放下顺德的生意不做,回来参加志愿者,损失一定不小吧?莫燕增说:“为家乡做好事是金钱换不来的,家乡需要我,乡亲们需要我,为家乡抗疫出力,是我人生赚到的最大财富。”
来源:茂名日报、茂名发布
作者:文/李茜,图/受访者供图
编辑:刁爱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