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明创建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时间:2022-08-15 19:17:25



在农历七月,有两大民间传统节日。一个是七夕节,另一个是中元节。据历史记载,七夕节起源于上古,普及于西汉,在宋代达到了鼎盛。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时至今日,被一些人解读成中国的情人节。


640 (68).jpg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康华 摄


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传统七夕节的文化内涵,并非单纯与爱情有关,而是属于女孩们的节日。


七夕当晚女孩们要向七姐乞巧,既是乞求女子心灵手巧,成为女红达人,也是祈望生活美满智巧,相当于女子的大型祈福节日。


七夕节有香桥会、接露水、拜月祈福、拜织女、穿针乞巧、吃巧果、乞求姻缘等习俗。


中元节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又称“鬼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五(华南地区是农历七月十四),民间普遍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传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好好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先人。古代中元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640 (69).jpg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康华 摄


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上,中元节具有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及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精神的义举。深厚文化底蕴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祖先,要始终牢记民族的根本。
  

在今年刚刚过去的七夕节,我们看到的是商家各种促销宣传广告满天飞,生意火爆的酒店饭馆,玫瑰花比平时贵了不少,但销路却好,人们买买买,吃喝玩乐一条龙,七夕节俨然已经成为全民的情人节和狂欢节。其实,冷静下来之后,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我们过节的为了什么?在传统节日里我们不应止于吃喝玩买。


640 (70).jpg

8月4日,“我们的节日·七夕——缘定七夕·牵手幸福”茂名市单身职工联谊活动在浪漫海岸举行。江健平 何浩华 摄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在需要。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责任,让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特别是身为父母,要和孩子们讲一讲七夕节的由来、习俗、意义等,与孩子们一起重温其中的简单习俗,这样的传统节日的味才浓,仪式感才强。女孩子向七姐乞巧,学做一点女红针线活,虽然说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平时不怎么做女红了。然而自古以来,我国的女子都是以会一手灵巧的女红而骄傲。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角度出发,艺多不压身,会一些女红总是能为女孩子加分,况且这与现在国家倡导的劳动教育一脉相承,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640 (71).jpg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康华 摄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培养民族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孕育了得天独厚的的民族文化。从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中追寻华夏文化密码,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在新时代要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无论是七夕节、中元节的文化,还是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的身份标识。中华文明能繁衍至今,并且将继续兴旺发达,与我们独特而富有韧性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我们要在不断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浓厚氛围中,进一步培养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人。


来源:茂名日报

作者:周平(茂南)

编辑:刁爱惠

初审:朱杰祺

终审:梁   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