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好心茂名

南方日报报道|茂名:用“好心精神”打造城市新名片

  时间:2022-04-13 19:20:41

640.png

4月9日《南方日报》06版报道。


3月中旬,茂名市人民医院财务科工作人员梁淑玲的事迹在网上引发了关注。在高铁站核酸检测点值班时,遇到一外地男子疑似发生心梗倒地,她当机立断为其进行心脏复苏。男子被抢救回来后,梁淑玲又回到核酸检测点继续工作。小小善举,不仅让这位男子脱离危险,更温暖了整座城。


640 (1).png

茂名志愿者协助核酸检测工作。茂名市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供图


梁淑玲的义举,是茂名城市文明的最美注脚。自2017年9月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茂名始终以“好心茂名”文化引领,突出“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茂名”理念,推动居民人人成为创文巩卫的参与者、受益者、监督者。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茂名市为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并且是广东省本届唯一新增地级市。今年3月30日,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出炉,在全国97个地级提名城市中,茂名排名第25名。

如今的茂名,正不断落实落细各项创建措施,提升城市外在颜值,塑造城市内在气质,用文明创建绘就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打造“好心茂名”文明新典范、城市新名片。

落实网格化管理


“面子”“里子”兼备


“整体美感变好了”,在茂名生活的800多万名群众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变化。


“从露天矿生态公园,到‘好心绿道’的建设,再到新湖公园的改造。环境干净整洁,城市里亮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多。”土生土长的茂名市民邱先生说,平常周末他都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去露天矿公园闲逛,感受湖天一色的静谧。

茂名“好心绿道”是广东省首个贯穿市中心城区的生态绿道,二期工程建成后,将连接公园、学校、小东江碧道,与一期绿道形成闭环,打造便民、舒适、环境优美的生态休闲廊。


这些是茂名市的民生工程,也是茂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手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动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文明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让人民群众有了更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楼房的立面墙整齐划一,地面人行道和硬底化道路铺设一新。车位统一施划,车辆都规范停在停车位上,小区犹如置身于一个闹市里的静谧花园。”茂南区站前街道朝阳小区是茂名的老旧小区,看到小区旧貌换新颜,整体面貌和环境卫生提升,居民陈女士高兴不已。


2021年,茂名以站前街道朝阳社区为网格化示范点,推动茂南区、电白区、高新区建立“八个有”(有工作目标、有网格地图、有巡查队伍、有共享平台、有工作机制、有责任单位、有工作手册、有监督考核)标准创新网格化管理工作,为茂名推进老旧小区升级改造,优化人居环境探索了常态化长效机制。


2017年至今,茂名先后完成了朝阳小区等21个规划小区,含253个单元的老旧小区的升级改造,完成投资超3亿元;完善改造道路、排水、照明、停车场、绿化等基础设施;解决了污水横流、积水内涝、停车难等影响群众基本生活的突出问题,整体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直接惠及群众两万多户。


茂名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健全常态化机制,落实网格化管理,抓好基层治理,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落地落实,从内到外提升“精气神”,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把茂名打造成高品质宜居城市。


探索“公共文化+”

打造文化活动阵地


漫步在茂名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代表城市形象的“好心茂名”徽标。追根溯源,茂名“好心精神”源于岭南历史人物冼夫人的名句“唯用一好心”,这一精神早已渗透茂名的肌理。


640 (2).png

在茂名市随处可见“好心”标识。丘立贺 摄


沿着“精彩100里”乡村振兴示范带走进高州分界镇杏花村的“好心书吧”,设计简约的原木书柜靠墙而立,格子里陈列的红色经典、茂名本土作家作品琳琅满目,旁边的自助办证自还机提供全市通借通还的服务。


过去一年,茂名采用嵌入的方式,在旅游景区、公园、驿站、社区、大型商圈和旅游交通集散地(客运站等)等公共场所建成20家“好心书吧”,每个“好心书吧”配置纸质图书2000册以上,电子图书2000种,电子期刊1000种、茂名政务信息2000条、党建知识1000条,并接入茂名市图书馆公共数字图书馆联盟。


200多个“好心公园”“好家风公园”遍布全市;南越文创街“好心书屋”智慧图书馆24小时开放;村居级农家书屋实现全市全覆盖;公益性的好心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设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高品质文化供给的必经之路,茂名通过系列“好心”载体充分探索了“公共文化+”的新模式。


当前,以“好心精神”为底色打造体现茂名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的文化品牌已成为全民共识。茂名通过讲好茂名“好心”文化故事,增强城市认同感和凝聚力,打造有活力有温度的“好心之城”。


去年8月,茂名动漫《好心宝宝之冼夫人》第一季在央视黄金时段“动画大放映”栏目播出,收视率进入全国前五。冼夫人的好心故事不仅滋润了茂名人的精神世界,也为国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盛宴。


整理出版系列冼夫人文化丛书,联手广东粤剧院和广州粤剧院创排以冼夫人为原型的爱国主义题材粤剧《谯国夫人》,定期举办“冼夫人文化周”活动,摄制影视剧《冼夫人传奇》……近年来,茂名通过系列冼夫人文艺精品创作,打造“好心茂名”文化活动阵地,推动好心文化资源有效转化成为产业资源,形成以名人IP效应为中心的文化产业生态链。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下午5时,距离小学放学半小时,电白区水东街道新湖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内,不时传出孩子们的欢笑声。社区志愿者正在“四点半课堂”上带着孩子们开展手工编织活动。


2020年来,茂南区、电白区针对部分留守儿童课后无人辅导和假期无人陪伴的问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好心书屋等开设暖心“四点半课堂”,帮助群众悉心照顾留守儿童。这也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参与更多有意义的活动,推进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孩子都在打扫卫生,作为家长,我们更要主动搞好门前屋后的卫生环境,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近日,茂南区鳌头镇合岗小学全校师生和镇上的志愿者一起开展“小手拉大手,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家园“美容”。这是茂名组织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


2017年来,茂名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统筹安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深入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工作,全面完善德育阵地建设,助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640 (3).png

在茂名,阅读已成为全民的习惯。李康华 摄


红色书籍红色电影进校园、红色文化主题班会、线上线下红色阅读……去年以来,茂名市积极开展“红色主题阅读、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活动,全市1670多所学校掀起了红色文化学习教育的热潮,各中小学校共召开红色文化主题班会课2万多节,到革命老区、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开展“踏红色足迹染红色基因”研学实践活动30多万人次,举办红色歌咏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8000多场次。


同时,茂名也用“好心精神”引领志愿服务:设立“好人榜”,宣传“好心人物”,报道“好心事迹”,营造“好心氛围”,引导干部群众学好人、存好心、做好事。如今,志愿红袖章、红背心在茂名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数说文明

●推选出“中国好人”17名,“广东好人”59名,广东“新时代好少年”5名。

●全市拥有注册志愿者达104.99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队7813个。

●全市86个乡镇获评县级及以上文明镇,全市文明村镇覆盖率达96.04%。

●全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实践所111个,实践站(点)1906个,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4196支,招募志愿者人数26万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8万场次。

●2017年以来,茂名完成朝阳等21个规划小区,含253个单元的老旧小区的升级改造,完成投资超3亿元。

●共有175家农贸市场纳入综合治理,已完成升级改造144家,拟转行或关停6家。

●2017年以来,完成48条城市道路改造,建成104公里绿道,打通13条断头路。

●2021年以来督促商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3560起,清理乱堆放1345起,清理乱搭建乱拉挂5600处,督促相关企业、商铺拆除破损户外广告、招牌82块,面积1143平方米。

■凡人善举


“中国好人”梁钦梅:我们就是两个家变成一个家


梁钦梅,是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每次学校开学前,梁钦梅都会驾车来到电白区那霍镇三渡村委会上三渡村,看望83岁的五保户陈梅芳。

隔天一个电话,每周回去看望一次老人,21年来,这已成为梁钦梅的习惯。


认识他们的人,总说陈梅芳有个孝顺的女儿。其实,梁钦梅是陈梅芳的前儿媳妇。


时间回到2001年,这天梁钦梅的丈夫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这天,陈梅芳失去了儿子,也是这天起梁钦梅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此后,她里里外外照料家里,工作日在学校认真教学,周末回家照顾公公婆婆。附近的邻居总说,从来没看见梁钦梅和公婆红过一次脸。面对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梁钦梅也没在老人面前掉过一次眼泪。这些举动,街坊邻里都看在眼里,一说起梁钦梅,他们总是赞叹道:“这就是女儿啊。”


在梁钦梅的努力下,家庭生活开始回到正轨,时间慢慢抚平了两个老人的伤痛。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老人开始担心“儿媳妇有一天会再婚,丢下他俩不管”。


面对老人的担心,平日里她常常安慰公公婆婆:“放心,我绝对不会不管你们的。”她也用行动去证明自己,工作之余,梁钦梅只要一有空就回家看老人,回家给老人干干家务,陪着聊聊天。


丈夫去世后5年间,有不少亲戚朋友给她介绍对象。梁钦梅了解老人的担忧,所以她下定决心,跟她处对象的人,一定要接受她继续照顾二老。“以前我是他们的儿媳妇,现在我是他们的女儿,女儿怎么会放弃父母。”她说。

后来,梁钦梅遇到了愿意接受这一点的人,在2007年再婚了。


再婚后的梁钦梅依旧每周回去看望老人。2015年,前公公去世,家里就剩下陈梅芳老人。梁钦梅便把一张床搬去了陈梅芳老人的房间里,周末去和老人同住,睡前一直陪她聊天。


“她对我也很好,每次我回来,她都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有好吃的也会第一个想起我,在我心里,她早已和我母亲一样。”梁钦梅说。


在梁钦梅的努力下,前婆婆家和现婆婆家也开始有了互动,双方经常会让梁钦梅带着东西送给对方,“其实我们就是两个家变成了一个家”,梁钦梅笑着说。


梁钦梅的心地善良品质,让她成为乡亲邻里心中的好媳妇。2020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第二季度“广东好人”,2021年3月荣获“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称号。


■文明微光


村民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电白麻岗探索“红黑榜+积分制”建设“六好”乡镇


日前,电白区麻岗镇获得2021年度茂名市“六好”乡镇评选第一名。这个评选活动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破解城镇难题的一项重要举措,致力打造宣传氛围好、环境卫生好、道路建设好、秩序管理好、公共设施好、乡风文明好的“六好”乡镇。


坑内乐黎村“来兮田园”生态田园风貌带、风景塘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此次评选的重点学习样本。


“我们将结合水库移民及生态田园的特色,将坑内村打造成为移民新农村和生态农业示范村。”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麻岗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戴宏辉说,镇内的坑内村正在打造移民新农村和生态农业示范村,“工作队对坑内村乡村治理有了整体的规划设计。”


沿乐黎村村口走入,翠绿的香芋长势喜人;风景塘里碧波荡漾,水面上不时有白鹭掠过;“四小园”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村民的房前屋后……未来这里将作为麻岗镇三大风貌带之一,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我们的‘四小园’都设置了专门的负责人,围栏采用天然竹子制作,和‘来兮田园’风格相互呼应,自然环保。”广东省税务局驻坑内村第一书记林桂鹏介绍,“四小园”是麻岗镇探索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试点与亮点工程,为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该镇基本上每条村都打造了“四小园”。


除了“面子”,坑内村的“里子”同样经得起考验。日前,坑内村荣获“广东省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村”称号。坑内村在乡村治理方面先行先试,做了很多探索。其中,通过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明确各方职责和评选标准,建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机制是麻岗镇委、镇政府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工作的试点项目。


此外,坑内村围绕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和目标要求,率先推行“文明家庭积分制度”,细化积分内容,严格评分细则,落实奖罚制度,营造“共治共享、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文明积分可以换成兑换券,凭券就可以到村委会指定的超市兑换商品,这个挺实用。”村民邵大叔在知道做好家庭环境卫生还能换礼品以后,给镇村干部的想法竖起了大拇指。


“红黑榜+积分制设立后,大家的自觉性增强了,不少‘叫不动,说不改’的村民都变积极了。”坑内村党支部书记蔡建党说,激励回馈机制让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使得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来源:南方+

作者:杨金凤 梁爽

编辑:唐   珲

初审:朱杰祺

终审:梁   爽

分享到: